1、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2、 教学目标
3、 了解“赠序”这种文体的特点。
4、 在讨论中体会对比手法的好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5、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6、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
7、 教学重点
8、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积累文言词汇。
9、 理解“赠序”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10、 教学难点
11、 l、掌握古今异义的实词。
12、 体会对比的作用。
13、 课时安排
14、 2课时
15、 教学过程
16、 一、导入新课。
17、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明代文学家宋濂勤奋好学,一生专心向学。“自少立志,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他向后辈学子倾诉了自己的读书经历,今天读来仍然感人至深,也同样能够激励和感召着我们。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8、 二、介绍作者及文体知识。
19、 作者介绍。
20、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明代文学家。他自幼家贫,勤奋好学,常借书苦读,曾跟从元古文家吴莱学习。元末诏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入山为道士,专心著书。后应朱元璋之邀,到南京助其平定天下。明开国后,主持编修《元史》,参与制定典章制度,被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后因胡惟庸案受牵连,全家谪居四川,病死途中。他擅长散文,作品内容充实,文字简洁,行文富于变化。尤以传记文成就最为突出,善于抓住特征细节刻画人物,《送东阳马生序》即是其中名篇之一。
21、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学者们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22、 本文的体裁特点。
23、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予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24、 三、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义。
25、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磁带,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把握句读。
26、 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义,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
27、 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28、 (1)辨明字音。
29、 嗜()叱咄()俟()
30、 负箧曳屣()皲()媵()
31、 烨()缊袍敝衣()
32、 (2)辨析多音字。
33、 (加冠)(容臭)
34、 冠臭
35、 (冠军)(臭味)
36、 (数尺)
37、 (舍弃)
38、 舍数(数落)
39、 (宿舍)
40、 (数请之)
41、 (3)通假字。
42、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
43、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44、 (4)古今词义变化。
45、 走送之(古义:跑,赶快走。今义:走路、步行。)
46、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饭汤、菜汤、汤汁。)
47、 (5)一词多义。
48、 之:弗之怠(指代“读书”这件事)
49、 走送之(代词,指“书”)
50、 益慕圣贤之道(结构助词,的)
51、 当余之从师也(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52、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53、 以:无从致书以观(表目的,来)
54、 计日以还(表修饰,不译)
5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因为,介词。以:把,介词)
56、 以中有足乐者(因,连词)
57、 以衾拥覆(介词,用)
58、 (6)重点词语。
59、 无从致书以观稍逾约益慕圣贤之道
60、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俟其欣悦
61、 日再食
6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交流,按“读课文——释字词——译文句”的步骤进行。如有疑难,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巡视各组,答疑解惑,指导点拨。
63、 四、学生自主学习。
64、 合作学习疏通文义。
65、 五、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复述。
66、 教师提示:
67、 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
68、 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学生反复读课文,读出词语、句、段间的逻辑停顿和逻辑重音,并熟读成诵。
69、 六、布置作业。
70、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理解重点实词。
71、 探究课文内容,完成“思考与讨论”一、二题。
72、 一、检查上节课作业。
73、 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74、 明确本节课内容。
75、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76、 (2)体会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
77、 二、整体感知课文,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78、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知道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那么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的呢?阅读文章,思考下列问题。
79、 作者并没有直接劝说马生勤奋学习,那么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意图的?
80、 明确:
81、 第1自然段先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然后在第2自然段具体写了诸生的学习条件,与前面作者的情况形成对比,在此基础上劝勉马生刻苦学习。
82、 作者是如何概述自己求学条件的?
83、 明确:求学条件艰苦:为了表现艰苦,作者先介绍了自己的家庭条件——“家贫”。然后又分别介绍了幼年时和成年后的学习条件。
84、 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作者两个学习阶段的艰苦条件。
85、 明确:
86、 (1)幼时求学的艰难:致书之难借书抄录。“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走送之”,其艰难可见。作者也因此而得以“遍观群书”。
87、 (2)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88、 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要“立侍左右”“俯身倾耳”,而“遇其叱咄”时,只能“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89、 教学目标:
90、 1.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2.掌握文中的一些实词及虚词“以”的用法。3.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91、 过程与方法:利用文中的对比展开讨论,层层剥茧,领会文意。
9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
93、 教学重点: 文章的内容层次和作者刻苦求学、自大励奋进的精神。
94、 教学难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
95、 教学方法:读启发、比较法、感悟法
96、 教学课时:二课时
97、 教学过程:
98、 一、导入激趣 简介作者:
99、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家境贫寒,因能刻苦自学,终以文名称世。元末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潜心著述。明初应聘到应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一,参与明初礼制重建,受到明达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牵扯连贬谪四处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学士全集》。
100、 简介序
101、 序是古文的一种文体,送别时賹之言明序。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本文就是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
102、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
103、 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104、 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105、 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106、 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107、 教读新课:
108、 一、教读1-2自然段
109、 (一)自主学习
110、 掌握重点词句
111、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
112、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致:得到。假:借。
113、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游:交往。趋:跑。
114、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
115、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被:披。腰:腰戴。
116、 (二)、合作学习:内容理解
117、 我求学时的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118、 讨论明确:
119、 (1)、致书之难。
120、 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艰守信用。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所以,因为我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121、 (2)、从师之劳。
122、 所居之处地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难以得到解答。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颜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123、 (3)、奔走之苦。
124、 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温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
125、 (4)、生活之艰。
126、 比较点
127、 我
128、 同舍生
129、 吃
130、 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1、 日多食,有鲜肥滋味之享。
132、 穿
133、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134、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135、 感受
136、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7、 【教学目的】
138、 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
139、 熟读进而背诵课文。
140、 【教学重难点】
141、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
142、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
143、 【教学课时】
144、 2课时。
145、 【教学方法】
146、 讲读法和讨论法。
147、 【教学步骤】
148、 一、情境导入
149、 古语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遭遇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那么苦难就会成为促进我们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也正验证了孟子的一句话,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50、 作者简介:
151、 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负责和参与了《元史》《国史》《日历》的编修以及明王朝开国之初许多典章制度的订定工作,从文治方面对明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贡献,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尤其长于传记的写作,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在当时影响很大。
152、 解题:
153、 本文写于洪武十一(1378)年。这一年,辞官归里的宋濂又从家乡到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当时是国都)朝见朱元璋。他的同乡晚辈马君则来拜见他,他便写了这篇赠序送给东阳马生。本文是是一篇赠序。赠序,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
154、 二、朗读课文
155、 生字学习,注音朗读。
156、 嗜 弗 怠 俟 箧 屣 皲 媵 衾 烨 緼 廪 馁 谒 撰 贽 叱 咄
157、 全班朗读。
158、 教师范读。
159、 三、探讨讲析
160、 教师组织探讨发言,学生举手解词析句,教师指正。
161、 教师将重要实词、虚词、文言现象板书整理在黑板上。
162、 学生在讨论的同时认真笔记板书内容。
163、 板书内容:即:就。 嗜:喜欢,爱好。
164、 致:取得,这里是买到的意思。
165、 每:常常。 假借:同借义。
166、 弗之怠:即弗怠之。怠,懈怠,放松。
167、 走:跑,引伸为赶快。
168、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既:已经。
169、 加冠:古代男子到了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进入成年。
170、 硕师:才学渊博而有名望的老师。硕,大。
171、 趋:快步走,奔赴。
172、 乡之先达:当地在道德学问上有名望的前辈。
173、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问题。
174、 德隆望尊:即德高望重。填:充塞,挤满。
175、 降:和缓。 辞色:言辞语气和表情态度。
176、 援:引,提出。 质:询问,请教。
177、 请:请教。 或:有时。
178、 叱咄:大声斥责。 至:周到。
179、 俟:等待。 卒:最终。 箧:书箱
180、 曳屣: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181、 穷冬:隆冬,深冬,严冬。 皲裂:皮肤受冻开裂。
182、 舍:这里指学合、书馆。 支:通肢
183、 僵劲:僵硬。 媵人:这里指旅店里的服务人员。
184、 汤:热水。 沃灌:浇洗,擦洗。
185、 衾:被子 和:缓解过来,暖和过来。
186、 寓:寄居。 逆旅:旅店。
187、 再:两次。 食:同饲,给饭吃.
188、 被:通披,穿着。 绮绣: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
189、 缨:帽带。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着。
190、 容臭:香袋,香囊。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91、 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192、 緼袍:粗麻絮制作的袍子。 敝,破。
193、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194、 以:因为。 中:内心。
195、 口体之奉:供养口和身体的,指吃的穿的。
196、 廪稍:官家给的粮食。廪,米仓。
197、 县官:指朝廷、官府。
198、 四、教师指导学生辨别词意
199、 一词多义:
200、 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201、 言和而色夷 谦和
202、 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203、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204、 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205、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206、 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207、 日再食 两次
208、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209、 无冻馁之患 忧患
210、 古今异义:
211、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热水 今义: 菜汤
212、 走送之 走: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213、 尝趋百里 趋:古义:快步走 今义: 趋势
214、 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有时 今义: 或者
215、 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 最终 今义: 士兵
21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 今义:假期
217、 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218、 通假字:
219、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220、 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221、 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222、 虚词辨析:
223、 以:以衾拥覆 介词,用
224、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
22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
226、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227、 之:录毕,走送之 代词,他
228、 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的
229、 弗之怠 助词,宾语提前标志
230、 五、朗读背诵课文
231、 六、感知研讨
232、 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233、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234、 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235、 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236、 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237、 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238、 列举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乐的事例
239、 明确:
240、 课文通过作者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种种艰辛和现在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的对比,说明是否学有所成,关键在于自己的勤奋与专心与否,赞扬马生的谦虚好学,表达对他的期望与勉励之情。
241、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242、 ⑴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243、 ⑵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244、 ⑶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245、 ⑷ 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246、 ⑸ 未尝稍降辞色。
247、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248、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249、 本文善用对比,集中在文章正体的第2段上,以自己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蕴袍敝底与太学诸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的求学生活相对比;以自己行深山巨谷与太学诸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的求学环境对比;以自己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与太学诸生的未有问而不告的求师状况对比;以自己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与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的求学条件对比,对比之后,段末水到渠成,顺势假设,指出大学诸生中,如有业不精,德不成者,根本原因在心不若余之专,辜负了那样好的环境条件;用假设方式而不指实,谦和客观,使人感到亲切真诚。
250、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251、 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韦编三绝 画荻教子
252、 七、课文作业
253、 第一课时:理解背诵重点字词语句的意思。 书面完成同步练习
254、 第二课时:背诵课文,准备默写。
255、 教学目标
256、 1.知识能力目标: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积累文言词汇,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57、 ②领悟作者“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求学态度。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258、 2.过程方法目标: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诵读,合作探究,把握课文主旨。
259、 3.情感态度目标: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奋求学的精神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260、 教学重难点
261、 1.掌握通过对比表达自己观点的写作手法。
262、 2.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理解。
263、 教学准备
264、 学生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大体上把握文章内容。
265、 设计思路
266、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267、 教学过程
268、 一、导入新课
269、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古今中外,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好学,终成大器的人屡见不鲜,同学们能举出相关的例子吗?今天我们也来结识这样一个人,看看他是怎样克服艰难困苦、自强不息,成为明代大学士的。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270、 二、介绍作者和作品
271、 1.介绍作者。
272、 (学生自己介绍,教师补充。)
273、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274、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275、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如韩愈的《送孟东野序》。
276、 三、学生自由朗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77、 1.小组合作,尝试性美读
278、 2.教师随意抽一名学生朗读,师生合作评议。
279、 3.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摹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好节奏、揣摩语气及情感。
280、 四、学习课文
281、 1.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
282、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字词或短语。
283、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284、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285、 (3)硕师:大师,对学者的尊称。
286、 (4)先达:有地位有声望的前辈。据有关资料来看,可能是指黄晋。
287、 (5)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288、 (6)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289、 (7)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290、 3.思考探究。
291、 让我们跨越700年的时光,回到明代把自己想像成宋濂,“用第一人称复述求学的经历。”那么自己求学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292、 (1)用圈点批注法,划出描写作者借书难、求师难、求学路途艰辛和生活条件艰难的语句,好好地读一读,品一品,想一想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293、 (2 )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94、 (3 ) 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295、 (学生分小组讨论。)
296、 要点提示:
297、 (1)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298、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
299、 (2)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00、 (3)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
301、 六、探究,把握写作目的,领会写法作用。
302、 1.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303、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304、 2.围绕课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设计一段正面劝勉马生勤奋学习的话,引导学生与课文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并学习“现身说法以及对比手法的作用和好处,也更感悟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305、 七、总结文言知识
306、 1.词类活用
307、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挂在腰间,佩戴。) 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戴朱缨宝饰之帽。(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 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不必若余之手录。(手:名词作状语,用手) 寓逆旅。(寓:名词作动词,寄住) 无鲜肥滋味之享。(鲜肥:形容词作名词,鲜鱼和肥肉)
308、 2.古今异义
309、 余幼时即嗜学(余:古义为我,今义为剩下,余下)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义指汤水)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走路) 寓逆旅(逆:古义为迎,今义为逆向,相反方向) 穷冬烈风(穷:古义为深,今义为贫穷,穷尽) 尝趋百里外(趋:古义为奔赴,今义为趋势) 日再食(再:古义为两次,今义为又)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为因此,今义为判断动词,是;假: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 卒获有所闻(卒:古义:终于 今义: 小兵) 右备容臭(xiù) (臭:古义:香气 今义:(chu)臭气,气味难闻) 以中有足乐者(中:古义:心中 今义:表界限)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博士:古义:大儒,博学之士 今义:硕士后的学位) 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古义:挤满 今义:填满 填充) 或遇其叱咄(或: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310、 3.同义复词
311、 假借 :借 叩问 :请教 沃灌 :浇洗 叱咄 :训斥,呵责 欣悦 :高兴,快乐
312、 4.一词多义
313、 ⑴以:①连词:相当于“而”,译为而,来(俯身倾耳以请;无从致书以观)②介词:把,用 (以衾拥覆;生以乡人子谒余;以书假余;撰长书以为贽)③连词:因为(以中有足乐者)④表修饰,不译(计日以还)⑤介词,前者译为因为,后者译为把(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之:①结构助词: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②代词,指书(走送之)③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当余之从师也) ④无实义(无鲜肥滋味之享)⑤代词,抄书,宾语前置(弗之怠)(3).患:①担忧,忧虑,动词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②忧患,名词(无冻馁之患矣)(4).故:①因此,连词(故余虽愚)②特意,故意,副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⑸道:①学说,名词(益慕圣贤之道) ②说,动词(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⑹至:①周到,形容词(色愈恭,礼愈至)②到,动词(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⑺质:①询问,动词(援疑质理)②本质,资质,名词(非天质之卑)⑻色:①脸色(未尝稍降辞色) ②表情(或遇其叱咄,色愈恭) ⑼.而:①表转折:但,却(足肤皲裂而不知)②表修饰:(久而乃和) ⑽.或①有时(或遇其叱咄)②有的人(或以钱币乞之)⑾慕 ①仰慕(益慕圣贤之道)②羡慕(略无慕艳意)⑿虽 ①虽然(故余虽愚) ②即使(虽人有百手)
314、 5.通假字
315、 (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 (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 (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 4主人日再食(食:通“饲”,吃)
316、 6.倒装句
317、 (1)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介词(于)+名词(家)=介宾 作 状语 是状语后置 原来应是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318、 7.省略句:(1).以是人多以书假(于)余。(2.)余则缊袍敝衣处(于)其间。(3).撰长书以(之)为挚。
319、 八、布置作业
320、 1.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想一想,并将它写下来。
321、 2.背诵课文。
322、 知识目标:
323、 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
324、 理清本文的思想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325、 背诵课文。
326、 能力目标:
327、 通过反复朗读,增强阅读文言文的语感能力,进一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28、 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29、 情感目标:
330、 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331、 教学重难点:
332、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333、 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334、 设计思路
335、 这篇文章字词难度不大,除了一些重点词句,其他都比较容易理解。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子,然后,由字词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要贯穿朗读,以朗读带动文章理解。
336、 教学方法:诵读法、复述法、讨论法、质疑法
337、 教学手段:多媒体、示范朗读带
338、 课时安排:2课时
339、 第一课时
340、 一、 导入:
341、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
342、 二、解题,简介作者
343、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344、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金华)人。早年家境贫寒,因能刻苦自学,终以文人称世。元末被举荐为翰林院编修,固辞不就。隐居山中,潜心著述。明初应聘到应天(今南京)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一,参与明初礼制重建,受到明太祖朱元璋的器重。后因事牵连贬谪四川茂州,客死茂州。作品有《宋学士全集》。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345、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346、 在学生课前朗读的基础上,分两大组竞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
347、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带,要求听读。(注意上述几个方面)
348、 齐读。
349、 自主与合作学习:解决字、词、句的意思。
350、 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找出难译词语。
351、 四、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352、 选定一名学生朗读。
353、 分小组进行创造性复述。
354、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
355、 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356、 五、小结:
357、 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凡。
358、 六、布置作业:课外背诵课文。
359、 第二课时
360、 一、背诵课文
361、 二、字词句练习
362、 学生课堂解释下列画线词语。
363、 (1)余幼时即嗜学。嗜:喜欢。
364、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家。 致:得到 假:借。
365、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游:交往
366、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到。
367、 (4)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被:披 腰:腰戴。
368、 2.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句子。
369、 (1)余幼时即嗜学:我从小就爱好读书。
370、 (2)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之:指抄书。
371、 (3)未尝稍降辞色:态度一直严肃。辞色:语言和脸色。
372、 (4)援疑质理:援疑,提出疑难;质理,质询道理。
373、 (5)盖余之勤且艰若此:盖,句首发语词。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374、 三、分组研讨文章内容
375、 要求:按照语文课堂的分组学习,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研讨以下几个问,然后每小组安排一位学生针对五个问题中的任何2各问题发言:
376、 作者求学的条件怎样?作者如何表现这一点的?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77、 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此处和文中哪句话照应?
378、 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379、 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从中你得到哪些启示?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作者最终能成就一番事业,靠的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380、 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381、 四、探究写作技巧:
382、 本文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什么作用?
383、 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84、 【教学目标】
385、 1.道德目标:学习作者刻苦求学,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386、 2.情智目标:
387、 ①感情目标:
388、 ②认识目标: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389、 【教学时间】 ( 第二 学时)
390、 【教学手段】多媒体
391、 【教学过程】
392、 (一)感情调节(贯穿教学全过程)
393、 (二)互阅作业(可穿插“互帮”与“释疑”)
394、 (三)自学
395、 阅读“自学提示”
396、 自学内容(一)深入课文,理解内容……
397、 自学方法……诵读全文(切实做到:眼到,心到,眼看字,心明义,口发声)
398、 思考问题。
399、 (1).本文的文眼是哪一句,找出原文。
400、 (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都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
401、 (3)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三条理由(各用四个字概括)。① ② ③
402、 (4)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羡慕的原因是什么?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403、 (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
404、 自学内容(二)赏析本文的对比手法
405、 自学方法…举例说明本文所运用的对比手法:
406、 对比的使用有何作用?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
407、 (四)互帮 (使用互帮显示板)
408、 《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409、 《送东阳马生序》
410、 课 题
411、 送东阳马生序
412、 年 级
413、 七
414、 时间
415、 20xx.3
416、 设计者
417、 逯松臣
418、 单 位
419、 曹县楼庄乡中学
420、 一、相关标准陈述
421、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422、 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423、 3.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424、 二、教材·学情分析
425、 《送东阳马生序》是北师大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单元主题是“心志坚毅”。本文是作者宋濂为了送别他的同乡、青年太学生马君则写的。文章记叙了作者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难困苦,勉励马生利用太学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发奋图强。这篇赠言没有空洞的说教,是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同现在的条件对比,展开具体叙写,把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介绍给马生。文章故事性强,人物形象十分突出,他“勤且艰”的经历让人深受感动。
426、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知识积累、学习经验等因素的影响,文言文阅读不是特别轻松。但是,经过上一学期的学习,他们已初步具备一些阅读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和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借助课下注释,通过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等形式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这样浅易的文言文。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使学生充分感知文本内容,感受作者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导他们学习作者勤奋、刻苦、执着的品格
427、 三、本课学习目标
428、 1. 朗读课文,积累重要文言字词
429、 2. 感受形象,学习作者求学精神
430、 四、评价活动方案
431、 通过反复朗读,师生、生生评价,以使他们充分感知文本内容。
432、 通过分角色感知人物形象及同学之间的互相点评,教师适时追问,力求多角度把握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勤奋执着的学习精神。
433、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良好的学习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刻苦努力,以不断提高和成长自己。
434、 五、教学活动方案
435、
435、 教学环节
436、 教 师 活 动
437、 学 生 活 动
438、 一、引用名言,谈话导入
439、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较快的进入学习状态,同时拉近学生与文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440、 二、读顺课文,疏通文意
441、 (设计意图: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把“评”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其在读评结合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合作探究课文大意,是为了使学生更充分的感知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42、 三、角色换位,把握形象
443、 (设计意图: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以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期通过对人物的品评和分析,感化学生。)
444、 四、联系生活,畅谈收获
445、 (设计意图: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渗透德育理念,陶冶学生情操,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446、 引出课题
447、 幻灯片出示作者简介
448、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自主读文
449、 2. 教师范读课文
450、 听读要求:注意字音和节奏
451、 3.指名学生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读并能做简单点评
452、 4.要求学生参考课下注释合作口头译文,标划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问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453、 5.出示幻灯片检测学生翻译情况
454、 1. 你能不能从文中找到关键句,概括作者求学的经历?
455、 2. 各组分别在文中圈点批注,划出描写作者“勤且艰”的语句并组内交流
456、 3.让学生分角色展示
457、 (1)“藏书者”
458、 (2)“乡之先达”
459、 (3)“同舍生”
460、 请各小组试以“我所认识的宋濂是个 的人,理由是 。”为句式说话。
461、 教师追问,引导学生与现在自身学习生活作对比体会宋濂求学的艰辛。
462、 请学生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谈谈学了这一课有什么启示。
463、 学生了解作者简介
464、 学生据注释标记字音
465、 学生听读标记
466、 学生尝试点评
467、 学生合作译文
468、 学生标划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并准备质疑
469、 学生质疑
470、 学生自测展示
471、 学生圈点批注并组内交流
472、 班内展示
473、 学生谈收获
474、 六、板书设计
475、 送东阳马生序
476、 勤
477、 宋濂 →成功
478、 艰
479、 (设计意图:力求简洁、直观,易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突出板书画龙点睛的作用。)
480、 《送东阳马生序》教学操作卡
481、 恒安一中三卡教学模式操作卡
482、 年级:八年级 班级: 班 科目:语文 主备教师:褚丽蓉 协作教师:全体教师
483、 24 送东阳马生序
484、 ★导学卡:
485、 一、学习目标
486、 1. 联系自身,学习古人克服困难、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2. 掌握文章中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体会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
487、 走近作者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明初文学家。他家境贫寒,但自幼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著作有《宋学士文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
488、 写作背景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489、 关于“序”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490、 自我检测1.给加点字注音,并补充你认为重要的读音。嗜学( ) 加冠( ) 叩( )问 叱咄( ) 容臭( ) 负箧( ) 曳屣( ) 皲( )裂 媵( )人 馁( ) 衾( ) 烨( )然 缊( )袍 廪稍( ) 俟( )
491、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无从致书以观( ) ②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③尝趋百里外 ( )
492、 ④未尝稍降辞色( )( )⑤援疑质理( ) ⑥腰白玉之环( )⑦右备容臭( ) ⑧当余之从师也( )⑨俟其欣悦( ) 2.指出下列词的古今不同的词义。余:古义 今义 假:古义 今义 走:古义 今义
493、 游:古义 今义 臭:古义 今义 博士:古义 今义 汤: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94、 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写借书的句子:(6)写抄书的句子: (7)写还书的句子: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495、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496、 尝试背诵课文
497、 第二课时
498、 一、
499、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句子是:
500、 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501、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二、拓展提升 1.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2.《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余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
502、 ★训练卡:
50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录毕,走送之()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③媵人持汤沃灌()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A、既加冠宋既成列 B、益慕圣贤之道杀数人,胡虏益解 C、足肤皲裂而不知久而乃和 D、卒获有所闻士卒不尽饮 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翻译下面句子。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②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③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理解性背默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列举你所知道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不少于4个)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504、 三.学习疑点(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让我们共同来探讨一下吧!)
505、 反思卡
506、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5
507、 【教师寄语】
508、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09、 【自主预习】
510、 走近作者
511、 宋濂,明初文学家。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现渐江义乌人)。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元朝至正九年,元顺帝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以奉养父母为由,隐居龙门山著书。至正二十年(1360),与刘基、章溢、叶琛同受朱元璋礼聘,尊为“五经”师。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
512、 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朱无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称赞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集》、《孝经新说》、《送东阳马生序》等。他的散文以传记文较为出色,善于通过人物言谈和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形象鲜明,文字简洁。
513、 写作背景
514、 明洪武年间,宋濂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洪武十年辞仕。第二年,宋濂至应天朝见朱元璋。其时,在国子监读书的东阳人马君则,以同乡晚辈的身份前来拜访,宋濂就写了这篇文章赠送给他。
515、 关于“序”
516、 “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的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或给人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本文就是一篇赠序。
517、 关于马生,马君则。
518、 “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马君则是作者同乡人,在京城太学里读书。作者到京城后,他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过作者,并写了长篇书信作为见面礼,文笔十分畅达。和他探讨学问,语气平和而且神色谦逊。还自己对作者说他小时候用心学习非常勤奋,这真是个好学的青年。现在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亲人,作者因此讲了自己求学的艰辛来勉励他。
519、 第一课时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520、 学习目标:
521、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522、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523、 一、自学导引:(我自主,我收获!)
524、 导入: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525、 预习检测:1.用原文回答:人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
526、 2.作者最终能学业有成的原因是什么?
527、 【自主学习中能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批注。】
528、 聚焦目标一:
529、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530、 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531、 嗜( )学 逾( ) 硕( )
532、 俟( ) 屣( ) 衾( )
533、 烨( ) 叱( ) 咄( )
534、 皲( )裂 媵( )人 容臭( ) 负箧( )曳( )屣( )
535、 (二)解释下列点字词的意思。
536、 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537、 弗之怠。 怠:放松,松懈。
538、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
539、 俟其欣悦。 俟:等待。
540、 缊袍敝衣。 缊:旧絮。
541、 礼愈至。 至:周到。
542、 腰白玉之环。 腰:名作动,腰佩。
543、 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544、 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545、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最终。
54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547、 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能够。
548、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549、 (三)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550、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
551、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552、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553、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554、 (5)写借书的句子:
555、 (6)写抄书的句子:
556、 (7)写还书的句子:
557、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 |
558、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
559、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
560、 (四)句式解析
561、 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之”代笔录的事。“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562、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563、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564、 (五)难句解析
565、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66、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567、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68、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569、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570、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571、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572、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573、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574、 再读课文,抓住重点字词意思,初步理解课文大意。(把你胡疑问写在下面空白处,并组内讨论交流。)
575、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576、 把小组内集中的疑问展示,班级共同解决。
577、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578、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579、 1
580、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581、 合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
582、 媵人持汤沃灌。 灌通盥,盥洗,洗手。
583、 (二)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584、 余因得遍观群书。 余:古义:我。 今义:多出的,剩下的。
585、 录毕,走送之。 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
586、 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热水。 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液。
587、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古义:借。 今义:虚伪的,不真实的。
588、 (三)下列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
589、 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90、 B、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591、 C、从乡之先达/执以叩问。
592、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93、 改: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594、 (四)解释虚词“以”字的不同用法:
595、 以衾拥覆(介词,“用”)
59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介词,“把”,“拿”)
597、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598、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599、 补充: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
600、 下列“以”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D)
601、 A、无从致书以观。 B、俯身倾耳以请。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以中有足乐者。
602、 【我的收获】:
603、 第二课时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604、 学习目标:
605、 了解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经历,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
606、 一、自学导引:(我自主,我收获!)
607、 【自主学习中能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批注。】
608、 聚焦目标一:
609、 一、精读课文,探究下列问题。
610、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
611、 (本文讲述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勤奋求学的经历)
612、 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种经历:艰辛;艰难。
613、 文章开头的“ 嗜学 ”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哪句?
614、 文章起笔就点“嗜学”,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因为“嗜学”与“家贫”,由此引出求学的勤苦。
615、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616、 本文从哪三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试用三个字或四个的短语概括)
617、 扣问之难,行路之艰,生活之苦
618、 扣问难、旅途难、生活难
619、 在他幼年求学中你认为他的勤奋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620、 本文从哪两个方面叙述作者成年后的求师之难?(路远 师严)
621、 课文第二段主要从哪些方面写拜师求学的艰辛?
622、 衣食——行——师——书四个方面。
623、 作者之所以能学有所成,除了他“嗜学”“遍观群书”“执经扣问”等因素外,更重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624、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25、 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
626、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627、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第二段的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极力渲染求学的艰辛。
628、 仿照例句续写一句话,其中要举用一个古代人苦读成才的例子,语言要简明、连贯。
629、 明代宋濂借书抄录,勤学不怠,终成诗文名家;
630、 素材如下:
631、 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著名学者) 凿壁偷光——西汉匡衡(大学问家)
632、 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万世圣贤) 画荻教子——宋代欧阳修(文学巨匠)
633、 断薤xiè画粥——宋代范仲淹(贤臣名士) 闻鸡起舞——晋祖逖(爱国名将)
634、 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头悬梁,锥刺股”(六国之相)
635、 【我的收获】:
636、 第三课时 上课时间: 总第 课时
637、 学习目标:
638、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
639、 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
640、 一、自学导引:(我自主,我收获!)
641、 【自主学习中能够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中批注。】
642、 聚焦目标一:
643、 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试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644、 对比。如:老师的严厉与自己的谦逊形成对比,用富家子弟的的穿着与自己的贫困形成对比,求学的艰辛与自己的执著形成对比。突出学问、成就必须来自于勤奋刻苦的努力。
645、 聚焦目标二:
646、 从作者借书、抄书、还书这些叙述中,你认为我们该学习他哪些品质或者方法?
647、 (1)勤奋好学,不怕吃苦;(2)持之以恒;(3)诚实守信;(4)抄书的读书方法——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648、 作者远道求师,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一言”,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的方式?
649、 参考意见:这是一种尊师的表现,但最好能师生平等互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650、 通过本文的阅读,你如何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651、 4.《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652、 二、合作探究(你争我辩,快乐无限!)
653、 三、展示点拨(给你机会,展示风采!)
654、 创设情境对话。
655、 A、“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656、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657、 B、“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马生时,“我”严厉地说:……
658、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659、 C、“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660、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661、 四、巩固提升(相信自己,你会更棒!)
66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663、 ①录毕,走送之( )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
664、 ③媵人持汤沃灌( )( ) ④左佩刀,右备容臭( )
665、 下列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一项是( )
666、 A、既加冠 宋既成列
667、 B、益慕圣贤之道 杀数人,胡虏益解
668、 C、足肤皲裂而不知 久而乃和
669、 D、卒获有所闻 士卒不尽饮
670、 3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671、 A.“略无慕艳意”、“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表现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一心向学的精神。
672、 B.描写富家子弟的豪华,是为了突出对自己穷酸生活的遗憾。
673、 C.作者以“勤且艰”的求学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674、 D.文段内容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精神上的富足,能够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675、 翻译下面句子。
676、 ①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677、 译:
678、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679、 译:
680、 ③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681、 ④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682、 理解性背默
683、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是:
684、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
685、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
686、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
687、 列举你所知道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不少于4个)
688、 学习了本文后,你在学习上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689、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690、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①,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②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691、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③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④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692、 [注释]
693、 ①四库:经、史、子、集。②庋guǐ藏:搁置、收藏。③通籍:此指做官。④素蟫yín:一种咬衣服、书籍的小虫。
69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695、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696、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
697、 C、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698、 D、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69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话。
700、 (1)书非借不能读也。
701、 (2)故有所览辄省记。
702、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的意思是
703、 这一句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704、 【小题1】、以上选文由 朝著名学者 写给其学生,用以勉励。(2分)
705、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2分)
706、 书非借不能读也
707、 【小题3】、判断下列理解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708、 (1)文中天子、富贵人、其他人及作者本人的事例都证明了“书非借不能读也”。( )
709、 (2)作者写这篇文章有两个主要目的:劝勉黄生专心读书;督促黄生尽快还书。( )【小题1】(2分)清袁枚
710、 o.net.cn答案Net搜索b
711、 【小题1】(2分)书不是借来的就不会好好地读。(注意:翻译中要体现双重否定)
712、 【小题1】(4分,每小题2分)(1)√ (2)×解析:
713、 略
714、 【我的收获】:
715、 首页试题专页 注册登录揭秘试题背后的真相题文答案考点梳理举一反三当前位置:魔方格>语文>文言文阅读>阅读并回答问题。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 题文答案题文阅读并回答问题。
716、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717、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18、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719、 强假( ) 惴惴( ) 庋( )
720、 俟( ) 省( ) 素蟫( )
721、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722、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723、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724、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________________无论:________________
725、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________________假:________________
726、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形:________________
727、 (4)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________________
728、 4.辨析下列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729、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730、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731、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732、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33、 5.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734、 A.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天下物皆然
735、 B.往借不与 为一说,使与书俱
736、 C.《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37、 D.若业为吾所有 为一说,使与书俱
738、 6.下列句子句式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739、 例句:天下物皆然
740、 A.若业为吾所有
741、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742、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43、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44、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745、 A.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746、 B.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747、 C.“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748、 D.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749、 8.翻译下列句子。
750、 (1)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7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2、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75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4、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甘肃省月考题答案(找作业答案--->>上魔方格)1.jiǎ zhuì guǐ sì xǐng yín
755、 2.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756、 3.(1) 祖父和父亲 不要说,不用说。
757、 (2)那人,指向别人借书的人 借
758、 (3)动词,出现
759、 (4) 你
760、 4.C
761、 5.C
762、 6.D
763、 7.C
764、 8.(1)我做官以后,官俸花掉了,书籍买来了,高高地堆满。白色的蠹鱼,灰色的蜘蛛丝,时常蒙盖在书籍上。
765、 (2)不是那人的东西,而是勉强借来的,必定担心人家催着要,就忐忑不安地摩挲抚弄不止。
766、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 题文答案题文阅读并回答问题。
767、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读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768、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69、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770、 强假( ) 惴惴( ) 庋( )
771、 俟( ) 省( ) 素蟫( )
772、 2.用“/”画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773、 则 其 读 书 也 必 专,而 其 归 书 也 必 速。
774、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775、 (1)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祖父:________________无论:________________
776、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夫人:________________假:________________
777、 (3)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形:________________
778、 (4)子不闻藏书者乎? 子:________________
779、 4.辨析下列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780、 A.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781、 B.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782、 C.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783、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84、 5.下列多义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785、 A.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天下物皆然
786、 B
787、 .往借不与 为一说,使与书俱
788、 C.《七略》、四库,天子之书 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89、 D.若业为吾所有 为一说,使与书俱
790、 6.下列句子句式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791、 例句:天下物皆然
792、 A.若业为吾所有
793、 B.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794、 C.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795、 D.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796、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797、 A.本文就黄生允修借书一事发表议论,先晓之以理,后动之以情。
798、 B.与结尾一句“为一说,使与书俱”相照应的一句是开头说的“授以书而告之”。
799、 C.“说”这种文体内容是记叙性的,篇幅一般都很长。
800、 D.本文运用了例证法,正反对比论证法。
801、 8.翻译下列句子。
802、 (1)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
80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4、 (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8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06、 《送东阳马生序》学案14
807、 一、课文说明:
808、 本单元入选的古诗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都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优秀篇章。无论是写景、寓理,还是抒情无一不表现出古代贤人的意趣和志向。本课是作者给同乡马君则写的赠言。作者叙述了自己在求学生涯中的艰难经历和学习态度,旨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以期学有所成。
809、 教学时引导学生历史地辩证地认识课文思想内容,让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的实际,体会古今教育制度的改革,从而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努力学习。
810、 二、教学目标:
811、 熟读并背诵全文;学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
812、 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
813、 掌握对比的写作手法。
814、 三、教学重难点:
815、 反复诵读至背诵,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学习作者的好学精神和求学态度。
816、 四、课时安排:2课时
817、 五、教学过程:
818、 第一部分:预习导学:(课前完成)
819、 【资料链接】
820、 (1)介绍作者:宋濂(131—1381)字景濂,号潜溪,浙江浦江人,明初著名散文家。他生活在元末明初,少时家贫,却勤奋好学,以文章著名。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院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文集》。 (2)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821、 朗读识记《文科爱好者》上“预习导学部分” 部分资料,结合课后“读一读,写一写”,将未出现的词语查字典注音,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822、 完成《文科爱好者》“同步导练 基础知识”部分。
823、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
824、 第一课时
825、 (一)导入新课
826、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827、 (二)疏通文意
828、 以小组为单位,勾画出重点字词,结合注释与工具书疏通文意。(老师参与各组讨论,把握学生掌握情况)
829、 老师结合《文科爱好者》和课后练习第二题进行抽查。
830、 引导学生归纳文言知识:
831、 (1)通假字:
832、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肢体
833、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834、 ③日再食 食:通“饲”,给饭吃
835、 (2)古今异义:
836、 ①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 热水 今义:菜汤
837、 ②走送之 走:古义:跑 今义: 行走
838、 ③尝趋百里 趋:古义:快步走 今义:趋势
839、 ④或遇其叱咄 或:古义:有时 今义: 或者
840、 ⑤卒获有所闻 卒:古义:最终 今义: 士兵
841、 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借 今义:假期
842、 (3)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挂
843、 (4)一词多义:
844、 ①和:久而乃和 缓解、暖和
845、 言和而色夷 谦和
846、 ②冠:勇冠三军 天下第一
847、 既加冠 男子20岁成年
848、 ③请:战则请从 请让我
849、 俯身倾耳以请 请教
850、 ④再:一而再,再而三 第二次
851、 日再食 两次
852、 ⑤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担忧
853、 无冻馁之患 忧患
854、 ⑥以:以衾拥覆 介词,用
855、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
856、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因
857、 无从致书以观 连词,来
858、 ⑦之:录毕,走送之 代词,他
859、 无鲜肥滋味之享 助词,的
860、 (5)重点句子翻译
861、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862、 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红缨装饰成的缀着珠宝的帽子,腰上系着白玉环。
863、 ②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864、 我却穿着破棉袄,旧衣衫,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
865、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866、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比不上其他的人。
867、 (三)作业练习
868、 《文科爱好者》“同步导练课内阅读”部分。
869、 第二课时
870、 (一)导入新课
871、 上节课,我们已经疏通文意,现在,我们走进文章,来体验一下宋濂是如何刻苦、勤奋学习的。
872、 (二)整体感知
873、 本文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明确: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874、 明确: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②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③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④余则绵袍敝衣处其间。作者写出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的目的是什么?
875、 明确: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876、 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出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是什么?
877、 明确: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878、 (三)探究手法
879、 分析对比手法
880、 本文中的对比有什么作用?
881、 明确:本文善用对比,集中在文章正体的第2段上,以自己“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蕴袍敝底”与太学诸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的求学生活相对比;以自己“行深山巨谷”与太学诸生“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的求学环境对比;以自己“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与太学诸生的“未有问而不告”的求师状况对比;以自己“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与“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的求学条件对比,对比之后,段末水到渠成,顺势假设,指出大学诸生中,如有业不精,德不成者,根本原因在“心不若余之专”,辜负了那样好的环境条件;用假设方式而不指实,谦和客观,使人感到亲切真诚。
882、 分析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883、 明确: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 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
884、 (四)赏读体验
885、 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已积累的一句警句来形容宋濂的求学。
886、 小组讨论: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不敢出言。谈谈自己怎样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言之成理即可)
887、 谈谈你学了这篇文章后的收获。
888、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13
889、 会宁县郭城驿初级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试用)
890、 主备人
891、 王振中
892、 执教者
893、 审核人
894、 苟永爱
895、 编 号
896、 041
897、 班 级
898、 七年级
899、 组 名
900、 学生姓名
901、 日期
902、 课题
903、 送东阳马生序
904、 课型
905、 新授课
906、 学
907、 习
908、 目
909、 标
910、 1、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2、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3、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911、 重难点
912、 重点
913、 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914、 难点
915、 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916、 一、课前预习案(小组评价)
917、 1·资料助读
918、 解题: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919、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2·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920、 (1)四支僵劲不能动
921、 (2) 同舍生皆被绮绣
922、 3·、翻译下列句子。
923、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924、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25、 (3)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926、 (4)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927、 (5)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928、 (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929、 (7)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
930、 (8)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
931、 (9) 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932、 (10)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933、 (11)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934、 二、当堂探究案(自我评价)
935、 研读、探究课文的内容,深入文本。
936、 出示问题:
937、 ① 作者如何写出自己读书时条件的艰难的?(请引用原文回答)
938、 ② 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样?
939、 ③通过这种对比,作者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呢?(请用课文有的原话回答)
940、 三、当堂训练案
941、 第一段作者求学条件的艰辛和第二段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形成对比。从中你悟出什么道理?
942、 细读第二段,谈谈在“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之间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943、 .作者认为太学生德不成业不精的原因在于什么?你是否也同意他的观点,为什么?
944、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含义是什么?
945、 四、课后训练案(课后评价)
946、 《送东阳马生序》导学案12
947、 学习目标:
948、 1.积累文言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
949、 2.学习作者克服困难、执着求学的精神和意志。
950、 3.背诵课文。
951、 预习内容及方法指导:
952、 一、摘录字词(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生疏、多音、易错字)。
953、 二、文学常识
954、 1.作者(名、时、地、评、作)
955、 2.关于“序”的文体知识。
956、 三、朗读(读准字音、读出句读、读流畅)
957、 四、翻译: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重点词语的解释在文中做出批注。
958、 五、文言知识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解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重点句子的翻译,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959、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960、 (1)合舍生皆被绮绣。 (2)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961、 2.一词多义。
962、 弗之怠 走送之 益慕圣贤之道 当余之从师也
963、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假借于藏书之家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964、 无鲜肥滋味之享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965、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骈死于槽枥之间
966、 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 门人弟子填其室 或遇其叱咄
967、 3.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含义。
968、 (1)卒获有所闻 卒: 古义: 今义:
969、 (2)录毕,走送之。 走: 古义: 今义:
970、 (3)媵人持汤沃灌。 汤: 古义: 今义:
971、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 古义: 今义:
972、 (5)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古义: 今义:
973、 (6)尝趋百里 趋: 古义: 今义:
974、 (10)右备容臭 臭: 古义: 今义:
975、 4.词类活用:
976、 5.特殊句式:
977、 6.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978、 无从致书以观 弗之怠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979、 俟其欣悦。 缊袍敝衣。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80、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腰白玉之环。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981、 媵人持汤沃灌。 尝趋百里外 礼愈至 余因得遍观群书
982、 补充的还有:
983、 我的疑问:
984、 探究案:
985、 1.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的?从中看出作者有怎样的求学态度?
986、 2. 作者通过与太学生学习条件的对比,想要说明什么道理?
987、 拓展延伸: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988、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989、 我的积累:
990、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991、 检测反馈:1.给加点的字注音。
992、 加冠 叱咄 负箧 曳屣 皲裂 烨然 媵人
993、 2.翻译: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994、 3.“日再食”的正确译文是( )
995、 A.每天的第二顿 B.每天吃两顿 C.每天吃第二顿的时候
996、 4.“以中有足乐者”是指( )
997、 A.作者认为读书是足以快乐的事 C.作者认为书中有令自己欣慰的事
998、 B.作者认为自己家贫而能勤奋读书,这是足以快乐的事
999、 我的收获:
1000、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及答案
1001、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题及答案
1002、 一、背诵课文,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
1003、 设计此题,意在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文背诵的要求。要求学生说说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够这么做的原因,既为学生锻炼口语表达的能力提供了一次说的机会,同时通过这样的练习,也能引导学生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最后一问“他为什么能够这么做”可不拘一格,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即可。
1004、 二、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005、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006、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007、 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1008、 4.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09、 5.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10、 设计此题,意在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中的特殊词语,特别是与现代汉语表达不同的词语,从而积累文言词语,培养对文言文的语感。
1011、 1.致:得到。
1012、 2.走:跑。稍:稍微、稍许。
1013、 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1014、 4.患:忧虑,担心。尝:曾经。
1015、 5.俟:等,等到。
1016、 三、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1017、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开展讨论,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讨论中看法不一致不要紧,通过讨论甚至辩论,更有利于碰撞出学生思想的火花。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大力表扬。
1018、 教学目标
1019、 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1020、 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
1021、 体会并学习古人刻苦学习和虚心求师的精神。
1022、 教学重点与难点
1023、 重点:①学习积累文言实词与虚词。②朗读背诵文言课文
1024、 难点: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学生勤奋学习的。
1025、 教学设想
1026、 这是一篇赠序,通过写自己年轻时期读书的艰苦,劝人利用便利的条件,虚心求教,认真读书。文章思路清晰,在开篇提出“嗜学”,然后围绕这个中心词,层层展开,并采用对比法,点明求学应有的态度和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诵读全文,利用工具书查释、翻译、理解,互助学习,掌握一些实词和虚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这种勤奋善学的精神。
1027、 教学课时
1028、 三课时
1029、 教学过程
1030、 第一课时
1031、 布置课前预习:
1032、 查阅有关作者作品的资料
1033、 借助工具书,读准文中字词,了解大意。
1034、 一、故事导入
1035、 教师讲一则古人悬梁刺股刻苦勤奋学习的故事导入。其实古代还有许多这样勤奋读书的人和事,你还知道哪些呢?引导学生从记忆中搜索相关故事
1036、 (王羲之刻苦勤奋的故事;囊萤映雪;成门立雪;凿壁偷光…)古代的宋濂也是这样一个勤奋好读书的人,而且还是个善于劝学的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送东阳马生序》
1037、 二、学生交流作者作品相关资料
1038、 教师适当补充:
1039、 介绍作者:(投影出示)
1040、 他是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文学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元朝至正九年,召他为翰林院编修,因为身老不仕,隐居龙门山著书。明初,征他作江南儒学提举,让他为太子讲经,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年老辞官,后因长孙宋慎犯罪,被流放到四川,途中病死。他与刘基、高启为明初诗文三大家。著有《宋学士集》。
1041、 介绍本文的体裁特点。
1042、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写法。
1043、 三、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044、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指导朗读。
1045、 (1)注意以下词语的读音
1046、 嗜逾叩叱咄俟
1047、 负筐皲媵烨廪稍稍
1048、 馁谒撰写贽
1049、 (2)注意停顿
1050、 如:余/因得/遍观群书。
1051、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1052、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53、 是/可谓善学者矣,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054、 以是/人多以书假。卒/获有闻。
1055、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056、 能否流畅地朗读课文和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有极大的关系。因此,要求学生至少将课文读上两遍,而且必须是以读得流畅无断为标准。
1057、 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完后指正、评价,教师作适当补充。
1058、 学生集体朗读全文。
1059、 四、再读课文,互助学习,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
1060、 四人小组齐读第一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061、 (1)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1062、 (2)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1063、 (3)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1064、 (4)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1065、 走:跑,引申为“赶快”。
1066、 趋:快步走,奔赴。
1067、 质:询问。
1068、 曳履:拖着鞋子,形容匆忙赶路的样子。
1069、 汤:热水
1070、 再:两次
1071、 食(sì):同“饲”,给饭吃。
1072、 被(pī):通“披”,穿着。
1073、 腰:名词用为动词,腰带上悬挂着。
1074、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1075、 无从:不知从何处。这里指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以,连词,可译为“来”。家境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看。
1076、 ②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077、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1078、 ③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079、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1080、 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081、 (1)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1082、 (2)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1083、 (3)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1084、 (4)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1085、 日:每天。
1086、 廪稍之供:国家供给的粮食。
1087、 裘:皮衣。
1088、 葛:夏布衣服。
1089、 遗(wèi)):赠送,这里是接济的意思。
1090、 馁:饥饿。
1091、 诸:兼词,是代词“之”和介词“于”的合音,并兼有这两面三刀个词的意义。
1092、 ①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1093、 全句译作:他们的学业如果有不精通的地方,德行如果有不成器的地方,不是天资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专一罢了,哪里是别人的过失呢?
1094、 五、学生自由朗读自己感兴趣的段落。
1095、 六、布置作业
1096、 阅读全文,熟读成诵。
1097、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
1098、 第二课时
1099、 一、学生自由朗读第三段(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1100、 (1)根据注释各自疏通文意。
1101、 (2)小组互译,你读我译,我读你译
1102、 (3)标出疑难之处,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
1103、 (4)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
1104、 称:称道,赞扬
1105、 谒:拜访
1106、 撰:写
1107、 贽:初见面时为表敬意送的见面礼。
1108、 夷:平和、和悦。
1109、 ①生以乡人子谒余。
1110、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1111、 ②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112、 【创意说明】
1113、 《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学习古人专心求学,刻苦自励的精神。培养学生想像和情感体验的能力,促使学生好学向上。
1114、 【教学步骤】
1115、 一、课前活动
1116、 根据以下论题搜集资料
1117、 ⑴ 宋濂的生平
1118、 ⑵ 宋濂的主要文学创作及代表作品
1119、 ⑶ 和《送东阳马生序》同主题的文章
1120、 根据搜集材料的多少和理解程度选择一个论题写成200字的小论文。
1121、 教师评改论文,指出优劣。
1122、 学生修改小论文。
1123、 二、课堂活动
1124、 新课导入:
1125、 ⑴ 导入:由苦难是财富导入。
1126、 ⑵ 文学常识:
1127、 ① 请学生以“ 的宋濂”的句式来介绍宋濂的文学常识。
1128、 ② 教师择要板书,学生笔记。
1129、 明确:可以用诸如:勤奋的宋濂、编修《元史》的宋濂、受到朱元璋器重的宋濂、明初三大家的宋濂、为翰林院编修的宋濂等句式来表达。
1130、 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131、 ⑴ 教师分发课文重要字词的注释。
1132、 ⑵ 学生根据课下注解和教师提供的素材自说自译课文。
1133、 ⑶ 四人小组在教师巡视引导下直译课文。
1134、 ⑷ 弄清课文的大意,教师明确重要字词注释
1135、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136、 ⑴ 教师提问
1137、 ① 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1138、 ② 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1139、 ③ 文章从哪些地方其他学生的优越的条件?写这些人的目的何在?
1140、 ④ 本文写作上的有什么样的特点?
1141、 ⑵ 小组讨论
1142、 ⑶ 课堂讨论
1143、 明确:
1144、 ①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为师严厉,衣食粗劣,生活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未尝稍降辞色。
1145、 ② 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1146、 ③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但他们都没有成学,由此可见作者在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的人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1147、 ④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文章还运用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用切身经历使人感到亲切真诚。
1148、 三、情境练习
1149、 教师介绍情境练习的要求:
1150、 ⑴ 调动学生已有经验,紧密结合课文的解读。
1151、 ⑵ 进行情感体验,深入到人物的内心去。
1152、 ⑶ 动口、动眼、动手、动脑,进行活动。
1153、 ⑷ 形式:
1154、 ① 一定要紧密结合课文的内容。
1155、 ② 都以第一人称进行,可以加入合理的想像。
1156、 ③ 六组练习中任选其二。
1157、 ④ 可以说(每个练习不少于2分钟),也可以写(每个练习不少于200字),还可以表演(每个练习不超过3分钟)。
1158、 教师出示情境话题:
1159、 ⑴ “我”是宋濂──当“我”少时刻苦求学时,“我”认真地说:……
1160、 当“我”老来功成名就时,“我”感慨地说:……
1161、 ⑵ “我”是老师──当“我”悉心教育宋濂时,“我”严厉地说:……
1162、 当“我”听闻宋濂的成就,“我”欣慰地说:……
1163、 ⑶ “我”是同学──当“我”看到宋濂苦读时,“我”讥讽地说:……
1164、 当“我”听说宋濂做官后,“我”后悔地说:……
1165、 课堂展示,教师点评,提示学生学宋濂艰苦、勤奋的学习精神和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
1166、 四、课堂漫谈
1167、 教师组织
1168、 学生课堂讨论漫谈:作者家贫嗜学,乐而忘忧,敬重师长,谈谈你怎么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的方式?
1169、 教师小结
1170、 五、课后活动
1171、 逆向思维:宋濂求学过程中的方法和态度有没有什么值得商榷的地方?请你说一说。
1172、 【资料平台】
1173、 课文的文学常识:
1174、 [加冠] 冠:帽子。加冠,戴上帽子,表成年。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
1175、 [先达] 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达,本义“通”,用指人时,表示道德学问修养高或地位显赫。
1176、 [廪稍] 官家给的粮食。廪,米仓,也指官方供给:稍公家给予的粮食。
1177、 [太学] 中国古代的大学。西周已有太学之名。《大戴记·保傅》:“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魏晋到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但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1178、 [县官] 指朝廷、官府。《盐铁论·水旱》:“今县官铸农器,使民务本,不营于末,则无饥寒之累,盐铁何害而罢?”
1179、 [司业] 官名,隋以后国子监设“司业”,为监内副长官。掌儒学训导之政。
1180、 [博士] 中国古时的学官名,战国时始设。《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秦代六经、诸事、术数、方技等皆立博士。汉初为太常属官,常古今史事侍问及书籍典守。为学术顾问官性质,既各司其专门之学,又参与政事讨论,并出外巡行视察。汉武帝时罢黜百家,设五经博士,此后博士专掌儒家经学传授。
本文[高级伪原创标题]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头条创作挑战赛 很多女性朋友都非常喜欢毛衣,希望通过毛衣展现自己的青春活力。其实毛衣也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穿上它的效果是难以描述的,
1、早期脑脊液文件CSF1 0 2 0格式,可以通过TeachingPlayer播放。2、后来,该格式可以由Scen
娱圈明星们的恋情,一向扑朔迷离分分合合。其中姜文和宁静的那一段,无论是在内娱CP中,还是在他们各自的情史中,都谈不上轰轰烈烈。但他们俩
1、有时候该网站的服务器有问题或者系统升级,过会时间再试试。2、周末,系统维护啊估计双休日网络维护,你可以稍微等待一下。
3月16日,“灯影中国:广宇长宙中的生活与想象”特展开幕仪式在上海大学博物馆举办。 上海大学供图中新网上海3月16日电(记者许婧)“三尺生绢
X 关闭
X 关闭
四川广安市48小时内将新改建一个8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 记者从今日(19日)中午召开的广安市疫情防控发布会上获悉,广安市应急指挥部决[+更多]
河南:6月底前实现“场所码”全覆盖 “场所码”是流调的关键,是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重要举措。记者从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更多]
中新网上海5月19日电 (陈静 朱虹 丁国莲)记者19日获悉,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解释,证实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揭示了糖尿病代际遗[+更多]
中新社合肥5月19日电 题:虚拟人走红“Z世代”:未来虚拟人懂情感有温度 中新社记者 张俊 俏皮可爱的虚拟人形象、顺畅自然的肢[+更多]